2007-12-8 04:28 PM
h0ney;)
轉`美國如今也干預市場
美國如今也干預市場
(明報) 12月 08日 星期六 05:05AM
【明報專訊】美國 終於出手,而且是由總統布殊 聯同財長保爾森兩位一體,聯合公布拯救受次按風暴困擾的業主。美國上下對這個早在巿場不脛而走的「喜訊」,算不上倒履相迎,因為受惠的只介乎14.
5萬至25萬戶業主,與全美受次按利率行將調升的200萬業主相比,只佔一成也不到。布殊這一做法在政治上頗受非議,民主黨 嫌他做得太少,共和黨人說他做得太多,把黨內奉為圭臬的自由經濟丟到九霄雲外。過往美國政府喜以自由經濟教條來指點天下,但經此一役其公信力將大打折扣。
次按危機的出現,是由於前幾年買下房子的業主,不少的次按是以調息按揭方式簽訂,即是頭兩三年是以超乎平常的低息供款;但低息期結束後,供款利率會從7或8厘一躍至9.5厘甚至11厘。由於開初的次按息率低,極具吸引力,客觀上催生了過去幾年美國地產巿道的大牛市。不過,好景不常,過去兩年樓價開始下跌,地產巿道萎縮,而大批次按業主所享受的低息期又陸續期滿,令近月來小業主的斷供比率大幅上升。就在這一背景下,布殊政府不能不出手挽救瀕臨崩潰的美國樓市,特別明年便是美國的總統選舉年。
次按危機還衍生了另一個更大的危機﹕不少金融機構把次按包裝成證券推出巿場,地產巿道暢旺之時,證券當然搶手,可是樓巿一旦遽跌,這些之前吹噓為「高回報」的證券馬上變成燙手山芋,價格大跌不在話下,買入次按證券的金融機構更惹禍上身,強如匯豐控股 也因此要撥備350億美元 (約2700億港元),因此有不少批評指布殊今次其實是以救小業主為名,救房貸機構為實。
然而,資料顯示,美國受次按危機影響的業主多達200萬戶,而布殊今次的救市方案,並非所有受影響的次按業主都能受惠,因為受助的次按業主須符合頗為嚴苛的要求,包括業主必須居住在按揭物業裏、次按低息期結束後供樓款項必須超出原供款一成以上、過往的信貸紀錄要良好等等。正因為受災範圍廣泛,所以布殊的救市行動能否穩住美國金融體系,不致於出現大事故,還有待觀察。
這次決定可以堪稱是美國20年來最大規模行政干預經濟活動的事例。表面上,布殊政府強調參與挽救行動的金融機構全是自願的,而且不涉及任何公帑,但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是,此事全程由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在背後推動。最後的公布地點,又安排在美國白宮及財政部大樓,因此可說政府手影隨處可見。
美國一向以自由經濟祖師爺自居,堅持要靠所謂的「無形之手」,巿場決定一切,動輒狠批別國經濟不應干預市場運作,連非官方智囊組織傳統基金會(Heritage Foundation)每年的《經濟自由度指數》,排名高一位或低一位,都令一國之首忐忑不安,而香港政府高層長期都極之關注榜首位置能否被其他地方取代,所怕者正是美國這位自由經濟祖師爺。經此一後,今後當美國要再就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說三道四,頤指氣使說人家「經濟自由度差勁」之時,其公信力便大打折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