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ungrybb_hk
吹水學徒
會員編號 510465
精華
0
積分 2391
帖子 1237
威望 0 點
I-See幣 12155 錢
GAME幣 100 個
MSN宣傳 0 次
性別
男
配偶 未婚
閱讀權限 60
註冊 2023-10-29
註冊天數 431
狀態 離線
|
|
功德做有春,代代出好子孫
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,來文照登:
阿伯的話;「祖德不好、風水不好,導致後代子孫事情多操煩。好的祖德,由子孫享用;不好的祖德,也由子孫承擔。沒遇到,不知道;遇到了,才知道祖德不好的可怕。」
看到這一句阿伯的話,祖德對於下一代子孫的影響非常的大,讓我興起了想請示有關於夫家祖德的念頭。
公婆子孫滿堂,這幾個孫子孫女功課都普通,這幾年陸續長大了,幾乎每個都是讀私立大學,只有一個就讀國立大學,求學過程中,也沒有特殊的表現。就業後也都是一般普通的上班族
我想知道,為何夫家這邊,整個家族都是勞工階層,是否祖先那個方面出了問題,影響到下一代子孫。
列了請示單,請示問題如下:
1.請示今生和先生育有0個小孩,個性乖巧,孝順父母,但功課方面,一直普通。
佛菩薩開示:祖德不夠好,需補祖德;請持誦《金剛經》、《藥師經》、《地藏經》各600部。
2.如果補祖德,請示是用公公名字補祖德,還是用先生名字補?
開示:以先生名字補(這是補先生這一房的祖德,如果用公公名字補,經文數需更多)因為先生還有其它兄弟。
3.家族中有一位成員,自小到大功課優異,似乎不受祖德影響,請示是什麼原因?
佛菩薩開示:堅持
看到這二個字,我笑了出來,菩薩真的用心去查原因。家族中這位成員,自小功課優異,數理成績更是非常好,雖然腦筋好,但他自己也是勤奮好學,學生時代常常讀書到三更半夜,也是苦讀出來的,可能是祖德的關係,這個親戚在工作上,就沒有那麼的順利了!發展也是受到限制的。
阿伯曾說過,父母是孩子的祖德,既然是我們為人父母者不夠好,而影響了孩子的發展,那麼我們就去多做善事吧!持之以恆也是能改變家運的。
中國歷史上因為廣行善事積陰德,福澤後代子孫的,當屬北宋宰相范仲淹家族
《以下取自網路》
范仲淹,北宋名相,江蘇吳縣人,自小寄居佛寺苦讀。也因此善緣,范公從小就聞佛正法,守持凈戒,並刻苦自勵、發憤精進。為官後,篤信佛法,樂善好施、廣修眾福。凡是他為官時所蒞守之處,必定修建寺院、恭敬僧眾。
自古就有富不過三代的古語。就連一個王朝到了三代以後就會出問題,更何況是個人。但是范仲淹這個家族,子孫興盛了八百多年,後代裡面高官宰相輩出,直到現在,還有很多人對其萬分的崇敬、愛戴。
為什麼范仲淹後代能長盛不衰呢?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。
(一)窯金捐寺
范公年少在寺院讀書時,曾在寺中地窖內發現很多藏金,但他不為藏金所迷,仍然掩蓋如初,一毫不取。等到為官富貴時,才告訴寺里僧人,取出藏金來修建寺院。
(二)舍宅為寺
范仲淹晚年把自己的住宅改為天平寺,用來興崇三寶。
(三)廣置義田,創立義莊
范仲淹晚年將全部個人積蓄都捐獻出來,在蘇州購置良田千畝,首創了義莊,使大批貧窮的范氏族人避免了流離失所、遷徙他鄉的命運。
(四)風水寶地不自享,捐辦學堂植人才
當時蘇州有座著名風水寶地─南園,范仲淹正在做宰相,又是蘇州本地人,於是許多人勸他把南園買下來做公館,以利後代出人才、做大官。范仲淹說,一家人富貴範圍太小,於是他買下南園辦了「蘇州書院」,培養出不少人才。他死後,兒子范純仁依然又做了宰相,而且世世代代人才輩出。
(五)隨時助人
范公在越州作知府時,有個叫孫居中的人,死在做官期間,他的孩子很小,家裡貧困沒有錢,回不了家鄉。范仲淹拿出自己的俸祿,替他們準備船隻,而且派部下送他們回鄉。
(六)德行傳子孫
隨著范公官位不斷提升,俸祿也比較多,所以他「推其俸以食四方游士」。讀書人沒錢的,他都盡力的去資助他們,甚至到了只能勉力維持自家生活的地步,所以死的時候連喪葬費都不夠。
范公的仁愛之心,對他的子嗣影響深遠。范公之子范純仁,一次運了一船糧食要回自己的家,碰到一位遇到困難的長輩,他就把糧食給賣了,結果錢還是不夠。范公就對范純仁講,那你就把船給賣了嘛。范純仁說,我已經賣了。這就是父子同心。
有一年鬧饑荒,餓殍滿地。范純仁請求開倉發米,救濟災民。郡官認為必須上奏才可以發米。范純仁堅持道:「人不吃就要死,上奏再發,濟什麼事。你們不必擔憂,有罪我來擔代。」於是當天發米賑災,救活了無數災民。後來范純仁亦官拜宰相。
印光大師說,范氏家族興盛八百多年,是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」的最好證明。也說明與風水無關,因為風水是有形的,滄海桑田,風水怎能保持不變呢?范仲淹強調「不如積陰德於冥冥當中,以為子孫長久之計」,就是說不要給子孫多少財富,那是沒有用的,要給子孫留下陰德,這樣才能享受永遠。(引用完畢)
古諺有云「功德做有春,代代出好子孫」,范仲淹家族的故事,讓我們知道,留德比留財更重要。
(分享完畢)
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,每一件事情的成就都有其次地。修身,一個人的順逆,取決於自己的努力。努力在什麼地方呢?努力在修行,努力在遵守道德,努力在慈悲為懷,努力在嚴謹的為人處事態度。
齊家,一個家庭的成敗,取決於家中的教育。而教育總是離不開以個人的認知作為基礎,父母要有良善的心性與對道德規範的尊崇,才能將正確的觀念一代傳一代,良好的地基建立起來,這家庭的建築才能穩固。
治國,一個家族可說是一個小的國家,它的興旺,除了風水與八字外,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小家庭的延伸-是否有堅固的信念、教育、德行,也是所謂是否有好的祖德。祖德,狹義來說,是祖先、長輩、父母,行善布施,捐助鰥寡孤獨,造諸多善事;廣義的來說,其實是指「功德」的傳承,《六祖壇經》有云:
「武帝心邪不知正法,造寺度僧布施設齋,名為求福,不可將福便為功德。功德在法身中,不在修福。師又曰:見性是功,平等是德;念念無滯,常見本性,真實妙用,名為功德。內心謙下是功,外行於禮是德;自性建立萬法是功,心體離念是德;不離自性是功,應用無染是德。若覓功德法身,但依此作,是真功德。若修功德之人,心即不輕,常行普敬;心常輕人,吾我不斷,即自無功。自性虛妄不實,即自無德,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。善知識!念念無間是功,心行平直是德;自修性是功,自修身是德。善知識!功德須自性內見,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,是以福德與功德別。」
心修功德之人,自然常做累積福德之事;然而,常做累積福德之事之人,卻未必內心中修著功德,功德可說是福德製造工廠,但真正有功德之人,卻也不執著於自身獲得這些福德的利益,只在意是否能利益他人,如同《金剛經》說道「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」、「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,應如是布施」。蔡師兄亦說:「只做善事不唸經,這是修福報。要唸經才有功德可以消外道願、消業障,真誠的懺悔,把自己的心性調整好。福慧雙修之後,心性與淨土相應,才能去淨土。所謂的功德,即是惡念的銷融,自性的顯露。」因此,修行人而言,該如何選擇哪一條路,其實是清楚明瞭的。
祖德會影響多少代?其實是不一定的,畢竟凡事要靠自己,從祖先那邊繼承了財產、得到了好風水,總有享用花完的一天,但從祂們身上所學得的德行、德業,則可流傳世世代代,「好的風水,也要看人的福報;除了風水外,最重要的是,自己努力學佛,唸經,持善佈施,扶危濟傾,處處學習,時時增進」;反之,「為人長輩個人的行為涵養,會造就祖德的好壞,例如:口業、邪淫、賭博、對感情不忠誠、殺業、偷竊……等,會影響下一代的行事作風和人格品性,以及障蔽子孫的前途。故,祖德不好,是禍延子孫。」若從祖先那邊繼承了不良的業力,並且染上不良的習性,這樣的負面影響,也極有可能是世世代代,輪迴無止息的。
因此,如有緣人分享文的標題所言,「功德」做得滿滿滿,代代能出好子孫,好子孫是能夠平天下的人,是能夠造福人群的人,是能夠帶給世界幸福的人,是能夠領導世界走向光明的人,更是能夠流傳佛法、正知、正見給予世間的人;證嚴法師說:「我們要懷著慈悲喜捨的心,悲天憫人惜福愛物,才能成就功德,圓滿子孫。」願我們以及我們往後的世世代代都能成為祖先的好子孫、成為佛菩薩的好佛子,感恩一切,圓滿菩提。在此與大家分享,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。
20200601 (38).jpg
20200601 (43).jpg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南無阿彌陀佛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南無韋馱菩薩
南無伽藍菩薩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
|
I-See Forum @ All rights reserved. |
|
|
|